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对于鱼化石的记载,当推《山海经》,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中说:“龙鱼陵居在其北,状如狸,一日假。即有神巫乘此以行九野。一日鳖鱼,在天野北,其为鱼也,如鲤。”据郭琐作注,龙鱼就是龙鲤,九野就是天下。可见这里说的是一种鲤鱼样子的鱼类化石,可以给神圣乘坐,走遍天下。

鱼化石艾青诗选赏析(古人与诗人眼中的鱼化石)





又据考证,两千多年前鱼类化石已有鱼龙、硝鱼、鳞鱼、鳄、鳖鱼等异名,可见鱼化石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认识了。但当时人们对于为什么鱼会跑到石头里去,却不得其解,只好借助于神话,于是让神圣乘坐它去周游天下的无稽之谈也由此而产生了。显然,把鱼化石和神圣乘坐周游天下联系起来,把动物化石和水火之怪联系起来虽然可笑,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鱼类物化石的事实,对我们研究科学史的人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。

公元前300多年前,有人从小亚细亚采到一块鱼化石,他很不理解——鱼是生活在水里的,为什么会跑到岩石里去了?于是就把这块标本送给古希腊鼎鼎大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(公元前384~前322年)看,请他讲讲道理。可是亚里土多德从来没见过这种石头“怪鱼”,只好装做煞有介事的样子说:“这是因为前些时候洪水暴涨,漫到湖边的山坡上,游鱼也随水登山,在岩石裂缝中下了鱼卵,这些鱼卵后来就变成岩石里的鱼了。”显然,这个解释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,纵使鱼卵在洪水时落到岩石裂缝中,当洪水退后,干涸的情况下,鱼卵怎能变成幼鱼,又怎能活下来呢?况且化石鱼和活鱼毕竟有所区别,这又怎样解释呢?所以,亚里士多德的这番话,也全是随心所欲,信口开河。不过亚里士多德在认识上有一点可取之处,他毕竟把化石与生物联系在一起。

鱼类化石比哺乳动物化石容易识别,所以古书上有关鱼化石的记载也比较合乎科学道理。我国记载鱼化石比较早而且比较好的当推东晋末年时沈怀远的《南越志》,该书第三则说湖南湘乡有一座鱼石山,岩石呈黑色,层理极薄,如云母。剥开一看,就能见到鱼化石,体形完整,长数寸。鱼的头、尾、鳞、條都逼真,像是刻画出来一样。用火烧它,还发出鱼腥气呢!根据现在的地质调查,证明沈怀远的记述基本上是正确的,当地第三纪地层中确有鱼化石群出产,其中包括鲤科骨唇鱼、鲍科湖泊剑鲍等。但是否将鱼化石烧后会发出腥气,可能言过其实。

对鱼化石的成因解释,南宋时代的杜馆在《云林石谱》中谈得最精彩了。他写道:“又陇西(今甘肃渭源东南)地名鱼龙,掘地取石,破而得之,亦多鱼形,与湘乡所产不异。岂非古之波泽,鱼生其中,因山颓塞,岁久土凝为石,而致然歌?”意思是说,在甘肃渭源东南有一地方叫鱼龙的,掘地取石时把石头打开发现许多鱼化石,与湖南湘乡出产的鱼化石没有什么两样。难道说古时候这里原是低洼的沼泽地,鱼生活在水中,后来由于泽边的山崖崩坝,土块填塞了沼泽,年久以后,土块就凝结成岩石,死亡的鱼体就变成化石了吗?用现代化石知识去衡量杜馆的这段论述,看来,也是正确的,他不但阐述了鱼化石的形成过程、埋藏条件,而且还就鱼化石的发现,合理地推断出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。这种有科学依据的推理方法,直到今天,还有效地在研究古地理及地质变迁上应用。比较前人的有关见解,杜馆已大有进步了。

清代《塔子沟纪略》中对于热河生物群中著名的化石出产地凌源(清代称塔子沟)热水汤小城子狼鳍鱼的记载也比较详细,它们把鱼化石称之为“鱼儿石”。

《塔子沟纪略》中说,塔子沟西北二十五里有村名西北地,四面皆山,村北五里山之麓,掘地尺余可得鱼儿石。其色或青或黄,俱系石片,参差磊落,约长尺余或七八寸,宽三四寸至五六寸不等。其厚者可揭为二三层,面上俱鱼形,隐跃如绘。先是民人因掘得石,远近传闻。好事者往往恣意掘取,今其石遂不可多得。及考此石出自何年传之何人,迄无知者。间有所得不过宽长仅二三寸,绝无盈尺者,细阅其石上鱼形大小不一,其鳞刺皆可剥落,再剥仍为石矣。揆其理乃鱼当山水骤涨时,随流入沙渍中,水退急而鱼不能去,遂夹于中,久而成片,并非从内而生,所以层层皆有而不能深透石中,与大理石之天工奇巧固迥别矣。其中对于“鱼儿石”的形成与杜馆在《云林石谱》中论述很是相似

鱼化石艾青诗选赏析(古人与诗人眼中的鱼化石)





《塔子沟纪略》中还记载了“鱼儿石歌”,对于鱼化石做了极度的艺术夸张与想象。“鱼儿石歌”中说“嶙峋一片奇形石,势若长鲸奋劲翮。三十六鳞巨浪中,龙门万丈不点额,翠滴苔文枕晓烟,驱来疑借海神鞭,昆明池水寻不见,何年飞上此山巅,玲珑岂是施鬼斧,夜夜文光自吞吐,曾忆入舟献瑞时。讵独当年知周武,生成鬐鬣最分明。灵曜流光色更晶,天机活泼原不泯,欲化龙兮点二晴。”

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和卞之琳也做有著名的诗作《鱼化石》,艾青的《鱼化石》是一首哲理诗。他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,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,并且通过象征手法,用鲜明生动的意象、朴素平凡的语言,道出了最普通、最基本的人生哲理。《鱼化石》是诗人艾青“归来”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,作为咏物诗,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,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。

卞之琳的《鱼化石》是一首爱情诗,在《鱼化石》中,作者开始就注明是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,但我更喜欢把“我”看作是一个男的,这样虽然有悖于作者的创作意图,但是否可以说作者的这种说明正是为了掩饰自己。诗中第一句是“我”对爱情的渴望,具体的爱情,爱情具化为“怀抱”,是一种温馨尔浪漫的想象,第二句说我往往“溶于水的线条”,我觉得这句诗理解为作为男子“我”经常倾心于“你”的温柔似水更为贴切。接下来,“我”不知道你是不是像我爱你一样的爱我,既是一种表白,也是一声询问。“我”心里透过一阵怀疑,也充满着一片希望。最后一句点睛之笔,“你我都远了”,你我也没有希望了,你是你,我是我,以后各不相干。但成为的“鱼化石”,使“鱼非原来的鱼,石亦非原来的石”,你我都彼此改变了对方。鱼化石并不是鱼和石的最佳结合体。鱼在石中时禁锢的,是彼此分明的,并不是融为一体的。从意象的选择上看,“鱼”、“石”构成的对比是不是正蕴含着一个脉脉深情、一个冷冷冰冰,从这个角度看,此诗倒好像成了一首怨诗,“男人”的怨诗。卞之琳先生是个男人,但他有女人的心性。

附录

【诗歌 鱼化石】壹:

鱼化石

艾青

鱼化石

动作多么活泼,

精力多么旺盛,

在浪花里跳跃,

在大海里浮沉。

不幸遇到火山爆发,

也可能是地震,

你失去了自由,

被埋进了灰尘。

过了多少亿年,

地质勘察队员

在岩层里发现你,

依然栩栩如生。

但你是沉默的,

连叹息也没有,

鳞和鳍都完整,

却不能动弹。

你绝对的静止,

对外界毫无反应,

看不见天和水,

听不见浪花的声音。

凝视着一片化石,

傻瓜也得到教训:

离开了运动,

就没有生命。

活着就要斗争,

在斗争中前进,

当死亡没有来临,

把能量发挥干净。

【诗歌 鱼化石】贰:

鱼化石(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)

卞之琳

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,

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。

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,

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。

点赞(1) 打赏

相关推荐

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思(咏柳全文赏析和翻译)

红娘出自哪部古典名著(古人对媒人的七个雅称)

鳕鱼有刺吗(营养超级丰富的鱼肉三岁宝宝也能吃)

沙锅鱼头豆腐汤(汤浓鲜嫩的鱼头豆腐汤家常做法)

哀哀父母的下一句(赏析七首诗经中的亲情诗)

复方鱼腥草片(一文了解可做美食可良药的鱼腥草)

炸过的鱼怎么做好吃(香辣鱼焦酥入味香辣中略带回甜)

昂刺鱼的营养价值(成为食用鱼中最好吃的鱼)

鱼肚泡发的正确方法(分享4种最常见的鱼肚泡发方法)

手打鱼丸的做法(Q弹滑嫩的鱼肉丸家庭做法)

大西洋鳕鱼图片(盘点10个被吃得最多的鱼)

鱼蛋怎么做好吃(Q弹爽口的鱼蛋简单做法)
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