豉汁拼音Chǐ Zhī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淡豆豉加入椒、姜、盐等的加工制成品。

酱油由“酱”演变而来。根据历史资料记载,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和食用酱的国家,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使用肉类、鱼类发酵而成的“醢”(读hǎi),以及在酿造时加入动物血液制成的醓(读tǎn)。据记载,早在商周便有酱料相关的“醓醢以荐”、“醢人”“醓人”的职位以及“醯酱千瓨”的说法,这说明酱类调味品酿造技术在周代时期就已经普及开来,而且制作流程逐渐走向正规。

到秦汉时期,出现了类似于酱油的调味料,如东汉崔寔撰写的《四民月令》中就有提到“……可作诸酱、肉酱、清酱”;北魏末年贾思勰编纂的《齐民要术·卷八》也记录了调味料“豆酱清”。根据原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农史学家缪启愉先生考证,所谓的豆酱清或清酱是从豆酱中提取出来的清汁,与酱油类似,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。

在宋代,酱油一词开始出现,最早出现于南宋两本著作中:《山家清供》记载用酱油、芝麻油炒春荀、鱼、虾;《吴氏中馈录》记载用酒、酱油、芝麻油清蒸螃蟹。此后,酱油一词还出现在1360年《云林堂饮食制度集》,元《易牙遗意》,1591年《饮馔服食笺》,1680年《食宪鸿秘》,1698年《养小录》,1750年《醒园录》,1790年《随园食单》,清《调鼎集》卷三、卷七。

宋朝人将加工酱和豉得到的各种酱汁,称为酱油,作为调味品开始在中国的饮食中流行。到清代,酱油的使用远超过酱。在1790年《随园食单》中酱油已经取得重要地位。

日本文献中最早使用酱油一词的是1597年的《易林本节用集》,但酱油的生产法,可能在此之前已由中国传入日本。

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。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“酱油”名称是在宋朝,林洪著《山家清供》中有“韭叶嫩者,用姜丝、酱油、滴醋拌食”的记述。此外,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,如清酱、豆酱清、酱汁、酱料、豉油、豉汁、淋油、柚油、晒油、座油、伏油、秋油、母油、套油、双套油等。公元755年后,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。后又相继传入朝鲜、越南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等国。




点赞(0) 打赏

相关推荐

蒿菜和茼蒿的区别(茼蒿的历史和三大功效)

米果怎么做好吃(江西遂川人的童年味道麻籽米果特色做法)

葡萄汁怎么洗(去除衣物酒水渍的妙方分享)

乌米饭怎么做的(用树叶染色做的乌米饭香甜软糯)

浓缩鸡汁调味料怎么用(魔力风车浓缩鸡带来自然鲜美口感)

干蚕豆怎么做好吃(下酒蒜味干香蚕豆的制作教程)

蒙牛纯奶怎么样(蒙牛牛奶成为营养早餐必备)

拿铁会胖吗(一文了解拿铁咖啡的真实热量)

金枪鱼产地有哪些(一文了解金枪鱼的全部种类)

高筋面粉和普通面粉有什么区别(详解两种面粉的区别)

菠菜饺子皮怎么和面(分享菠菜饺子皮的和面方法)
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